周梓樂墮下未及調整姿勢 醫生相信早10分鐘送院情況無異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0/12/17 16:08

分享:

分享:

腦神經外科醫生麥凱鈞今到死因裁判法院作供。(王仁昌攝)

科大學生周梓樂死因研訊今(17日)續訊。腦神經外科醫生麥凱鈞供稱,死者送院被發現顱底骨折,有腦內出血、水腫及腦疝的情況,院方為死者進行了2次開顱手術,以減低死者顱內壓。麥指死者傷勢應源於嚴重衝擊,指死者從4米高處墮下,預計力道很大。另外,麥指墮下時死者未有足夠時間調整姿勢,麥指曾有病人從4米以上高處墮下,四肢卻沒有受傷。麥指傷者愈早送達醫院愈好,惟以死者的情況而言,相信早10分鐘送到醫院分別亦不大。


伊利沙伯醫院腦神經外科醫生麥凱鈞今出庭作證,麥讀出他撰寫的醫療報告指出,死者於2019年11月4日凌晨送院,而為死者頭部進行電腦掃描後,發現死者的顱底骨折,出現腦疝,腦硬膜有出血性創傷,及有腦內出血情況,院方為死者進行了2次顱內減壓手術,惟死者於11月8日清晨6時53分心臟停頓,同日早上8時09分宣告死亡。

麥供稱,院方為死者進行全身電腦掃描後,發現共有4項傷勢,由於死者顱內壓過高,院方為死者作開顱手術,切除死者部分右邊頭骨,以減低顱內壓,並切除腦內血塊及腫脹組織,惟手術後死者繼續昏迷,雙眼瞳孔有3微米差異,意味死者當時顱內壓依然很高,而凝血功能亦出現障礙。

麥續供稱,為死者進行2次電腦掃描後,發現死者的中腦亦有出血情況,院迮為死者進行了第2次手術,切除死者部分左邊頭骨,用最大力度為死者減顱內壓。

麥指死者當時有原發性顱骨創傷,及繼發性顱骨創傷,致腦內出血、水腫及腦疝,故須進行兩次手術,並向死者處方了減壓藥。

麥又供稱,他當時翻查國際資料庫作對比,發現以死者傷勢而言,死者在14天內死亡的機會高達80%,而即使死者生還,亦有機會永久性深度昏迷或變成植物人。

死因研訊主任問及麥,如果死者早10分鐘送達醫院,情況會否有所改變。麥指腦創傷而言,傷者愈早送達愈好,惟以死者的情況而言,相信10分鐘的分別不大。

死因研訊主任向麥展示閉路電視影像截圖,顯示相信是死者墮下時的情況。麥供稱,死者的傷勢應源於嚴重衝擊,因死者的顳骨岩部亦有骨折,而這是較堅固的部位。麥指死者從約4米高的位置墮下,考慮到地心吸力及地面的硬磚塊,預計力道很大。

死因裁判官問及麥,死者的傷勢是由1次,還是多次衝擊造成。麥指不排除多次衝動造成,但1次衝擊亦可能造成死者傷勢。

死因裁判官又向麥指出,早前有證供指如果死者神智清醒時墮下,應該會用四肢着地,惟死者送院時四肢無傷,問及麥的意見。

麥回應指,由於死者從4米高處墮下,死者當時未必有足夠時間調整身體姿勢,而且在過往經驗中,有病人曾在4米以上的高處墮下,但亦四肢無傷。研訊今午續。

【TOPick 6 周年】壓軸大獎送6部iPhone12(128GB):https://bit.ly/36yXkmI

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/出現地點,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:https://bit.ly/2JdOaiS

記者:王仁昌